《****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批前公示
为了进一步完善规划体系,加强规划的指导性。我局于2015年6月委托****编制《****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该规划于2015年6四月开始启动,2016年5月编制完成,8月5日经专家评审通过。根据规划审批程序要求,现将该规划(草案)向社会公示,希望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对本规划提出宝贵建议和意见。本次规划公示时限为三十天,公示结束后将根据公示反馈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最终报批成果,****人民政府审批。
联系电话:0913-****659
地址:****
****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一、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区范围东以**北路为界,西以武帝路为界,南以西新街、东新街为界,北以西大街、东大街和黄河路为界,规划用地面积为104.66公顷。
二、规划原则
1、整体性原则
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注重规划区内的开发内容与未来城市整体布局和功能相结合,协调好与规划区周边及后续发展区的相互关系,使规划区能更好地推动城市的发展。
2、以人为本,营造特色的原则
规划要体现以人为本思想,除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外,还应提供健康的生活方式、文明的精神环境、优良的社会环境。将区内的绿地系统与外围自然生态景观相连接,创造高质量的居住和商业环境。
3、经营城市、盘活土地的原则
优化、盘活城市土地**,以棚户区改造为契机,以完善基础设施为基础,激活区域发展潜力,有效提高土地价值,选准启动区。
4、弹性、动态、适度超前原则
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在目前投资资金来源多元化、建设项目类型多样化的条件下,以动态观念贯穿规划与建设全过程,充分考虑现实发展的变化性,使规划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适度超前性。
5、合理、经济、可操作性原则
规划针对此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满足控规内容深度的前提下,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使规划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基于规划背景、现状条件分析,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对规划区的要求,以棚户区为契机,改善老**居住环境,****中心商业服务业水平,通过对规划区用地的合理布局,进一步优化用地结构,提高土地效用,高起点、****中心,****中心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现代综合片区。
总体定位
综合考虑规划区的区域分工、文化特质以及周边关系,确定规划区的总体定位为:以**文脉为主轴、以地域文化为特色,以商贸服务和居****中心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综合片区。
规划突出旧城改造中对地域文化的展示和弘扬,****中心区的重塑和打造,植入文化休闲等职能。
功能定位
1、主导功能:
文化展示:展示民俗文化;依托文庙恢复**历史格局,打造人文主题街区,展示城市历史文化底蕴。
旅游休闲:结合文化展示,植入旅游服务、休闲体验等职能。
2、支撑功能:
商贸服务:结合旧城改造,****商贸零售、批发交易、金融服务等业态,整合商场、步行街、专业市场等职能空间,****商贸服务网络。
3、配套功能:
居住配套:依托棚户区改造,提升区内居住环境品质,整合规划区居住空间。
公共服务:完善区内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承担区域群众就学、就医、养老等公共服务职能。
用地规模
规划区总用地面积104.66公顷。
人口规模
规划区现状人口为1.4万人(其中西街村、南街村和东街村村民约0.45万人,合容王朝、**园和华凡小区等**小区约0.75万人,建设年代较久的小区及单位家属楼约0.2万人)。规划采用环境容量法,保留现状**小区,依据《**县城市总体规划》中对本规划区的定位,****中心,适当增加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控制居住用地及人口容量,综合确定规划区可容纳的居住人口规模为1.8万人。
(1)多元新**--多元的功能复合
**中心区是**县的重点城市发展区域,是城市行政办公、生活居住、****中心,同时具有旅游休闲的功能。因此,应强化规划区多元的各功能之间的互动,增强城市的活力,使其人气旺盛、商业繁荣、文化气息浓郁。
(2)生态与绿色新**--高品质的城市环境
规划以人为本,以营造高品质的城市环境为目标,****中心区生动和谐的城市建筑群体与绿地开放空间,并与风景区形成整体,构筑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安排亲切宜人的市民活动场所,建设生态与绿色的新**。
(3)现代高效新**--高效安全的交通系统
建立规划区合理的道路系统与交通组织,保障其交通可达性,使道路交通系统便捷、安全。充分考虑规划区步行系统、公共交通系统、静态交通系统以及旅游休闲交通系统的组织。
(4)人文与文化新**--全新的城市面貌与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
根据规划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充分发挥**周边环境**优势,反映地方特色,承接历史文脉,强化城市的文化氛围,塑造具有时代特征并独具地方风****中心区城市形象,并将城市的文化特色进一步发扬光大。
(5)建设管理新**--以经营城市的理念开创城市开发新模式
规划以经营城市的理念,考虑搬**置、土地出让等实际问题,保证老**建设的自我造血机制,达到建设资**衡。在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并重的前提下,建立完善的指标与控制体系,****管理部门未来建设与管理的依据。
规划结合《**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力争建立合理的用地结构,实现人口、**、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土地的适度开发和和合理控制下的利用,推动城市高效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本次规划形成“一核、三心、三轴、三组团”的功能结构。
一核:以文庙及周边文化商业街区形成的特色文化核心;
三心:****中心和东、****服务中心;
三轴:即依托南大街、**路形成的两条南北向文化、商贸发展轴,依托**正街形成的规划区功能联系轴;
三组团:即西街居住组团、****商贸组团和东街居住组团。
居住用地
(1)居住用地现状
规划区现状居住用地主要包括居民小区、单位家属院、棚户区三种形式,用地面积51.8公顷,占现状建设总用地的49.49%。
居住环境质量参差不齐。棚户区建筑布局混乱,建筑质量与建筑环境低下,基础设施不全;居民小区为近几年修建,基础设施完备,环境较好;单位家属院的居住建筑由于建设年代较远,建筑及环境有待于改造和提高,且土地利用率不高。
(2)居住用地规划
居住用地以现状为基础,保留环境设施好的**小区,以棚户区改造为重点,形成东、西两个居住区,在中心位置配套相应的休闲游憩与服务设施,详细配置见分区图则。
本次规划均为二类居住用地。居住用地面积为33.73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32.23%。
(2)商住用地
规划在南大街和**路两侧设置商住用地,总面积10.13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9.68%。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根据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规划区的性质、职能及结构特点,规划采用主次分明、相对集中、分级配套、均匀分布的原则,合理分布组织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将其划分为城市级公共设施和小区级公共设施两个层次,****中心按规模设置不同的内容,以满足区内居民生活、购物、文化娱乐、信息交流及各种社交活动的需要,同时为规划的整体开发提供良好的基础,为生活提供良好的空间。
本次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9.41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8.99%。
(1)行政办公用地
****县委、****管理局、****财政局、水利工作队、****中心、****武装部****河务局六处行政办公用地,总面积4.30公顷。
(2)文化设施用地
****文化中心用地,在其南侧规划扩建一处服务老**的文化设施,****图书馆、展览馆、****中心、****中心等。其次于东、西两个居住小区规划小区级文化活动站。
(3)中小学用地
规划期末,结合棚户区改造,****中心第二小学,位于规划合容王朝**北侧,****小学用地用于道路设施建设。
(4)医疗卫生用地
****医院、****医院、南街医院****控制中心等医疗卫生用地,小区级医疗卫生用地结合居住服务设施用地设置。
(5)社会福利设施用地
****休养所社会福利设施用地。
(6)文物古迹用地和宗教用地
保留文庙用地和**县基****委员会用地。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1)商业用地
规划商业用地有零售商业用地、****旅馆用地,总面积19.44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18.57%。
零售商业用地:采用块状与带状相结合的布局方式,****商贸中心区,学巷片区建设集购物、餐饮、娱乐于一****中心;沿西大街、东大街、黄河路、**北路、西新街、东新街、南大街、**路和祥和路形成商业带。
餐饮用地:沿祥和路与北厢巷设置,形成关中风貌特色美食街。
旅馆用地:****宾馆用地,规划**中路与黄河路十字东****武装部****旅馆用地。
(2)商务用地
保留**中路与西新街****银行用地,****中心在**中路东侧、林业局北部规划一处商务用地,用地面积0.48公顷。
规划商务用地面积0.97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0.93%。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1)城市道路用地
规划拓宽改造武帝路、西大街、东大街、黄河路、西新街、东新街、南大街和**中路。依据现状老**街道肌理和巷道格局**西池路(暂定名)、马塬街(暂定名)、**正街(暂定名)、粮集路(暂定名)等。本次规划城市道路用地面积22.74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21.73%。
(2****停车场用地
****停车场用地共五处:邮政家属楼南侧、南大街与**正街十字西南角、**中路与**正街十字西北角、**中路与黄河路十字东南角、祥和路与东**巷十字东南角。总用地面积1.48公顷。
****广场用地
(1)公园绿地
公园绿地规划的目标是显著增加绿地规模,以“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形成连续的空间体系,确保5分钟可达性,改善老**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结合棚户区改造,充分利用现状可利用的**,规划六处公园绿地,其次沿武帝路、西大街、东大街、黄河路、**北路、西新街和东新街道路规划10-20米宽绿化带。本次规划公园绿地面积6.08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5.81%。
(2)广场用地
规划广场用地四处,****文化中心北侧,****中心****广场;一处位于粮集路与马塬街十字东北角,结合****广场;一处位于**正街与粮集路十字东南角;最后一处为祥和路与东新巷十字东南角,服****广场。****广场用地面积1.65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1.58%。
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
用地代码 | 用地名称 | 用地面积(hm2) | 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 ||
大类 | 中类 | 小类 | |||
R | R2 | 二类居住用地 | 33.73 | 32.23 | |
R21 | 住宅用地 | 29.85 | 28.52 | ||
R22 | 服务设施用地 | 3.88 | 3.71 | ||
BR | 商住用地 | 10.13 | 9.68 | ||
A |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 9.41 | 8.99 | ||
A1 | 行政办公用地 | 4.30 | 4.11 | ||
A2 | 文化设施用地 | 0.66 | 0.63 | ||
A3 | 教育科研用地 | 0.72 | 0.69 | ||
A33 | 中小学用地 | 0.72 | 0.69 | ||
A5 | 医疗卫生用地 | 2.87 | 2.74 | ||
A51 | 医院用地 | 2.61 | 2.49 | ||
A52 | 卫生防疫用地 | 0.26 | 0.25 | ||
A6 | 社会福利用地 | 0.10 | 0.10 | ||
A7 | 文物古迹用地 | 0.61 | 0.58 | ||
A9 | 宗教用地 | 0.15 | 0.14 | ||
B |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 19.44 | 18.57 | ||
B1 | 商业用地 | 18.47 | 17.65 | ||
B11 | 零售商业用地 | 15.52 | 14.83 | ||
B13 | 餐饮用地 | 2.03 | 1.94 | ||
B14 | 旅馆用地 | 0.92 | 0.88 | ||
B2 | 商务用地 | 0.97 | 0.93 | ||
B21 | 金融保险用地 | 0.49 | 0.47 | ||
S |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 24.22 | 23.14 | ||
S1 | 城市道路用地 | 22.74 | 21.73 | ||
S4 | 交通场站用地 | 1.48 | 1.41 | ||
S42 | 社会停车场用地 | 1.48 | 1.41 | ||
G | ****广场用地 | 7.73 | 7.39 | ||
G1 | 公园绿地 | 6.08 | 5.81 | ||
G3 | 广场用地 | 1.65 | 1.58 | ||
H11 | 城市建设用地 | 104.66 | 100.00 |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规划区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城市级****社区配套的居住区服务设施,规划根据居住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配建公共设施。
1、城市级公共服务设施
城市级公共设施包括县级行政办公、****中心、商业中心、宾馆、酒店、****中心、图书馆、医院、影剧院等,主要位于中部片区和东部片区。主要的公共设施以保留现状为主,面积较小且分散的整合用地,重新配置。文化活动和****广场设置,****中心区。
城市级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设置一览表
序号 | 项目 | 用地代码 | 配置数量 | 规模 (hm2) | 所处位置地块编号 | 备注 |
1 | 行政办公用地 | A1 | 7 | 4.3 | B-6-04、C-1-09、C-3-05、C-3-06、C-3-12、C-1-13、C-5-10 | 分别****管理局、**县委、****财政局、水利工作队、****中心、****武装部、****河务局 |
2 | 文化设施用地 | A2 | 1 | 0.66 | B-1-05 | ****中心扩建 |
3 | 医院用地 | A51 | 3 | 2.61 | C-2-02、C-3-07、C-3-02 | ****医院、****医院、南街医院 |
4 | 卫生防疫用地 | A52 | 1 | 0.26 | C-4-02 | ****中心扩建 |
5 | 社会福利用地 | A6 | 1 | 0.1 | C-4-08 | ****休养所改造** |
6 | 文物古迹用地 | A7 | 1 | 0.61 | B-1-03 | **县文庙 |
7 | 宗教用地 | A9 | 1 | 0.15 | A-7-06 | **县基****委员会 |
8 | 零售商业用地 | B11 | -- | 15.53 | -- | -- |
9 | 餐饮用地 | B13 | 5 | 2.03 | C-1-10、C-2-10、C-3-09、C-3-10、C-5-06 | 祥和路、北厢巷关中风貌特色美食街 |
10 | 旅馆用地 | B14 | 3 | 0.93 | A-9-03、C-1-03、C-3-11 | -- |
11 | 商务用地 | B2 | 1 | 0.48 | C-1-06 | -- |
12 | 金融保险用地 | B21 | 1 | 0.48 | B-6-05 | 农业银行 |
2、居住区服务配套设施
居住服务设施主要位于西街居住小区和东街居住小区,服务于各片区。西街居住小区服务设施沿西池路、马塬街和****服务中心,东街居住小区沿北厢巷****服务中心,同时对县级公共服务设施起到调配、补充的作用。主要设施包括小区级教育、医疗卫生、文体活动、商业服务、社区服务、金融邮电、****社区行政管理及其他。
(1)教育设施
1)幼儿园
****幼儿园4处:****幼儿园、西****幼儿园、****幼儿园****幼儿园,****幼儿园****幼儿园均为私人办于民宅中。****幼儿园****幼儿园,可辐射北部区域。
规划按照服务半径300米标准,共设置3处幼儿园,****幼儿园,结合****幼儿园****幼儿园。西街幼儿园规划为12班,占地面积4200m2;****幼儿园规划为6班,占地面积2200m2。
2)小学
****小学选址**,服务于整个规划区,配置规模为18班,用地面积7200m2。
(2)医疗卫生设施
规划2处卫生站分别服务西街居住小区和东街居住小区,建筑面积不小于300平方米,****医院的补充。
(3)文化体育设施
****中心绿地建设小区级文化活动站,建筑面积400~600m2,设置书报阅览、书画、音乐欣赏、茶座、青少年和老年人活动设施等。结合广场绿地设置各类全民健身活动的设施,形成公共康体休闲活动空间。
(4)商业服务及金融邮电设施
1)商业服务设施
规划商业服务设施沿西池路、马塬街、**正街、西新巷和北厢巷两侧设置,****食品店、综合百货店、餐饮店、中西药店、书店及其他第三产业设施。
2)金融邮电设施
规划居住小区设置储蓄所和邮电所各一处,建筑面积100~150m2。
(5)社区服务设施
1****中心
****中心****中心2处,安排家政服务、就业指导、中介、咨询服务、代客订票和部分老年人服务项目等,每处建筑面积200~300m2。
2)物业管理
在规划范围内,****社区的开发建设,****社区物业管理,建筑面积为300~500m2,****中心合建。
九、景观系统规划
规划依托梨花沟生态景观的渗透,形成“一核、三轴、多节点”的绿地景观格局。
一核:即以文庙为核心的文化景观核心。
三轴:即依托南大街、**中路和**正街形成的景观轴线。
十、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1、布局模式
规划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平面布局模式将采用多点分散的模式,在重要城市功能区、重要交通节点和其他预定实施土地高强度利用开发的地区。
2、地下空间开发强度
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强度主要体现在竖向的控制上。地下空间的竖向布局既与地面的用地性质相关,而且对于不同类型的地下空间的利用,其竖向上的深度控制也不相同。根据**的工程地质结构,建议将规划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控制在地表以下的浅层范围(地下-15m以上),并作为城市的重要**加以控制。
不同性质地下空间开发的适宜深度建议表
类别 | 设施名称 | 开发深度(m) |
地下交通设施 | 地下停车场 | 0-5 |
地下专用步行通道 | 0-5 | |
地下公共服务设施 | 地下商业街 | 0-10 |
文化娱乐设施 | 0-10 | |
地下基础设施 | 地下管线 | 0-5 |
共同沟 | 5-10 | |
地下综合防灾设施 | 指挥所、人防工程 | 10-15 |
地下生产储藏设施 | 地下仓库、动力设施 | 10-15 |
地下其他设施 | 地下室等 | 0-5 |
3、公共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
(1****停车场
****停车场****停车场。****停车场主要位于****体育场、博物馆、影剧院等的下方,满足大规模人流的停车需求;****停车场主要位于住宅楼宅间以及小区公共绿地下方,满足居住区的停车需求。
(2)地下商业街及文娱设施
未来规划区用地比较局促,并且交通压力会比较大,因此可以利用各类绿地、文化娱乐建筑以及办公建筑的地下空间作为地下商业街,解决地面上商业设施不足的问题;此外,****中心也可以设置部分地下商业街和文化娱乐设施达到丰富地段空间组织和功能构成的作用。
(3)地下人行通道
在城市一些主要道路交叉口可以考虑设置地下人行通道,消除主干交通对过街行人在安全方面的威胁。同时鼓励采用地下通道连接同一开发控制区内的地下空间,通过导则控制地下通道的宽度和出入口位置。
(4)非公共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
其他自主开发建设的地下空间****停车场或设备区(规划设计条件中提出)和一些主要对外交通节点有开发地下商业的必要,须经主管部门同意,根据实际需求量布置地下商业设施。
十一、道路交通规划
1、道路网结构
规划将形成“两横四纵”的主次干道路网骨架。
“两横”:即东、西大街(黄河路)和东、西新街。
“四纵”:即武帝路、南大街、**中路和**北路。
2、道路等级
规划区内部道路分为城市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及小区级道路四个等级。
(1)主干道:功能为集疏,为规划区与外部城市的机动车提供通道,红线宽度为40—60m。
(2)次干道:功能为分流,兼有交通性和生活性两种,红线宽度为30—40m。
(3)支路:功能为规划区内的人、车集散,红线宽度为20m,部分由于现状原因为15m。
(4)小区级道路:功能为居住片区内部的联系道路,红线宽度为12-15m。小区级道路在地块统一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时,可做适当调整,并报规划主管部门审批。
十二、市政设施规划
给水设施规划:根据《**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相关内容,规划区近期****水厂供水,远****水厂,占地面积约3公顷,****水库引入,日供水能力为6万立方米/日。
排水体制
规划区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通过分别铺设雨、污水管道的方式,在规划区内形成独立的污水收集系统、雨水排除系统,****处理厂集中处理。
2、污水工程规划
(1)污水产生量预测
规划区污水排放量按总用水量的80%取,日变化系数取1.3,则规划区最高日污水排放量为8636.4m3/d,平均日污水量为6643.4m3/d。
(2)污水处理设施规划
根据《**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相关内容,规划区污水集中收集后排****处理厂,占地面积约2.0公顷,处理能力为2.5万立方米/日。
3、污水管网布置
规划区内污水管道排水方向结合场地竖向设计进行布置,污水管道主干管管径d400mm—d1000mm,污水支管管径为d300。污水管道d≥600mm采用钢筋混凝土管,d<600mm采用UPVC双壁波纹管。****车行道或慢车道下,如与其它管道交叉时可作适当调整。
4、雨水工程规划
(1)设计雨水流量计算:Q=Ψ﹒q﹒F
其中:Q——设计雨水流量(升/秒);
Ψ——设计径流系数;
q——设计暴雨强度(升/公顷.秒);
F——设计汇水面积(公顷)。
规划区内径流系数选取如下:城市建设区取0.5,绿地取0.2,有绿线的道路取0.8,无绿线的道路取0.9。
暴雨强度公式采用采用**市暴雨强度公式进行计算:
q=2600*(1+1.1Lgp)/(t+18)0.91(L/S﹒公顷)
(2)雨水管渠布置
雨水系统根据规划区内的用地布局、地形条件,结合竖向规划和城市受纳水体位置,按照就近分散、自流排放的原则进行雨水排水区域划分和系统布局。沿规划区主干道坡度条件铺设雨水主干管。综合考虑当地冻土深度和工程管线交叉的净距要求。
(3)雨水**化利用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进行雨水利用。规划建议在各小区内设置人工蓄水池蓄积雨水,采用透水沥青或透水砖路面,增加雨水渗透系数,补充地下水,减少雨水排放量。通过开展多种雨水**化利用方式,消减地表径流。
十三、综合防灾工程规划
消防规划
1、消防站布局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规****大队责任范围内,现状消防站位于**北路与泰**路十字东南角。
2、消防给水
消防给水由市政给水管网统一供给为主,采用环状双向供水。在消防要求较高和消防给水不足的地方,应设消防水池。
3、消防栓布置
规划区范围内的消防栓按120米的间距进行配置,在重点建筑物前提**度,在居住区内按120米间距进行配置,消防栓采用地下式,沿道路设置,宜靠近道路交叉口。当道路宽度大于60米时,宜在道路两边设置消防栓。
4、消防通道
规划区内建设要求做到消防通道100%到达各栋建筑;消防通道宽度应≥4米,间距≤160米。消防通道和疏散道路要统一考虑,并与避难场所结合起来。
5、消防通讯
规划消防站与供水、供电、供气、急救中心、交通、交警等部门之间设置通讯专线,建立无线报警系统,形成图像声音传输指挥系统。
1、设防标准
依据总体规划,规划区抗震设防标准为七度,城市生命线工程(如给排水、供电、****机关、学校、医院、幼儿园等重要公共设施提高一度设防。
2、避震疏散场地
规划采用就地疏散和集中疏散的方式,****广场、公园绿地、学校操场、停车场等开敞空地作为避震疏散主要场地,辅以小区、行政办公、医院等内部开敞空间。
3、避震疏散通道
与道路交通规划相协调,以主、次要干道为主要疏散救援通道,要在疏散通道上设置醒目标志。
1、总体规模
规划区人口为1.8万人,规划战时留城人口按总人口的40%计,人均防护面积1.5m2,则规划远期规划区所需的人防工程面积为1.1万平方米。
2、人防工程设施
(1)城市基础设施的防护
为确保规划区供水、供电、供热、燃气等基础设施管网能够抗灾防毁,应在建设时地上地下结合,分散联网,可以利用地下干道建设地下综合管沟,减少战时的受损程度、方便维修和管理。
(2)医疗救护工程
充分利用县城和规划区医疗条件,****医院相结合。
(3)重要目标的防护
对于规划区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和能源储备目标,有关部门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并制定相应的应急抢险抢修方案。
(4)专业队工程
专业队工程为消防、抢修、防化、救灾等各专业队提****基地。地下车库的布局要合乎各类专用车库的设置要求。
(5)警报报知网建设
按服务半径500米距离设置人防警报系统,覆盖率达到100%;同时要做到防空与防灾、集中与分散、固定与机动警报相结合,广电部门全面配合协调,建设有线、无线、统控、自控相结合的防空、防灾警报网络。
图则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