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企业基本信息
建设单位名称: 建设单位代码类型: 建设单位机构代码: 建设单位法人: 建设单位联系人: 建设单位所在行政区划: 建设单位详细地址:
**** | |
126********780001H | 艾锐 |
张晅 | **省**市**县 |
定****加油站对面 |
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项目代码: 项目类型: 建设性质: 行业类别(分类管理名录): 行业类别(国民经济代码): 工程性质: 建设地点: 中心坐标: ****机关: 环评文件类型: 环评批复时间: 环评审批文号: 本工程排污许可证编号: 排污许可批准时间: 项目实际总投资(万元): 项目实际环保投资(万元): 运营单位名称: 运营单位组织机构代码: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名称: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代码: 验收监测单位: 验收监测单位组织机构代码: 竣工时间: 调试起始时间: 调试结束时间: 验收报告公开起始时间: 验收报告公开结束时间: 验收报告公开形式: 验收报告公开载体:
****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建设项目 | |
| |
2021版本:165-雷达 | M7410-M7410-气象服务 |
| **省**市**县 盐场堡镇贾圈村 |
经度:107.669206 纬度: 37.681258 | ****生态环境厅 |
| 2020-11-13 |
陕环批复〔2020〕306号 | 无 |
| 2672 |
75 | **** |
126********780001H | **志诚****公司 |
****0132MA6TXB717A | **志诚****公司 |
****0132MA6TXB717A | 2024-12-17 |
2024-12-18 | 2025-03-18 |
2025-03-03 | 2025-03-28 |
| http://www.****.com/Show/index/cid/239/id/1001.html |
2、工程变动信息
项目性质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规模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1套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及其附属设备,1座雷达塔楼及辅助用房。雷达系统发射机工作频率5.3~5.7GHz,脉冲峰值功率≥250kW,发射窄脉冲宽度1μs,发射宽脉冲宽度2μs;天线架高40m,天线反射面直径≥4.5m,天线增益43dB | **1套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及其附属设备,1座雷达塔楼及辅助用房。雷达系统发射机工作频率5.3~5.7GHz,脉冲峰值功率≥250kW,发射窄脉冲宽度1μs,发射宽脉冲宽度2μs;天线架高40m,天线反射面直径≥4.5m,天线增益43dB |
无变动 | |
|
生产工艺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标称功率:峰值功率≥250kW,方位角:0°~360°连续扫描,俯仰角:0.5°~19.5°,波束宽度:≤1°,架设高度:天线架高40m,站址地面海拔高度1372m,增益:≥43dB,极化方式:水平,垂直双线性极化,运行工况:体扫,连续24h, | 标称功率:峰值功率≥250kW,方位角:0°~360°连续扫描,俯仰角:0.5°~19.5°,波束宽度:≤1°,架设高度:天线架高40m,站址地面海拔高度1372m,增益:≥43dB,极化方式:水平,垂直双线性极化,运行工况:体扫,连续24h |
无变动 | |
|
环保设施或环保措施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一、施工期:1、大气:⑴ 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施工现场和物料运输的管理,保持道路清洁,控制料堆和渣土堆放,扩大湿地和地面铺装面积,防治扬尘污染; ⑵ 施工工地内设置硬质围挡,择时作业; ⑶ 建筑土方、工程渣土、建筑垃圾应当及时清运;对易起尘的临时堆土、运输过程中的土石方等应采用密闭式防尘布(网)进行苫盖,施工面集中且有条件的地方宜采取洒水降尘等有效措施,减少易造成大气污染的施工作业; ⑷ 车行道路采取硬化或者铺设礁渣、砾石或其他功能相当的材料等措施; ⑸ 施工场地出入口内侧安装车辆冲洗设备,车辆冲洗干净后方可使出; ⑹ 施工过程中,对裸露地面进行覆盖;暂且不能开工的建设用地超过三个月的,应当进行绿化、铺装或者遮盖; ⑺ 遇有严重污染日时,严禁建筑工地土方作业和建筑拆除作业; ⑻ 气象预报风速达到四级以上或出现重污染天气状况时,严禁土石方、开挖、回填、倒土等可能产生扬尘的施工作业,同时要对现场采取覆盖、洒水等降尘措施。 2、废水:⑴ 生活废水 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和SS等,施工区设置防渗旱厕,待施工结束后清掏外运用作农肥。 ⑵ 生产废水 ① 在施工区建设泥沙过滤沉淀池,防治泥沙随施工泥浆水和雨水直接进入附近水体,充分利用厂区施工地形并导入沉淀池,澄清后回用于施工和施工场地降尘; ② 在回填土堆场、施工泥浆产生点应设置临时沉砂池,含泥沙泥浆水经沉淀池沉淀后排至临时收集池。施工时产生的泥浆水未经处理不得随意排放,不得污染现场及周围环境; ③ 施工性能良好的汽车和施工机械,及时保养和维修,防止漏油,避免含油污水流入附近水体造成污染。 3、噪声:⑴ 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安排施工方式,控制环境噪声污染。 ① 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严格限制或禁止使用高噪声设备,推行混凝土灌注桩**压桩等低噪音新工艺; ② 要求使用商品混凝土。与施工场地设置混凝土搅拌机相比,商品混凝土具有占地少、施工量小、施工方便、噪声污染小等特点,同时可大大减少建筑材料水泥、沙石的汽车运量,减轻车辆交通噪声影响。 ⑵ 严格操作规程,加强施工机械管理,降低人为噪声影响。 ⑶ 采取有效的隔声、减振措施,降低噪声级。 ⑷ 严格控制施工车辆运输路线,减少对周围敏感点的影响。 4、固废;⑴ 建筑垃圾 建筑垃圾收集后堆放于指定地点,其中有综合利用价值的 应集中收集后出售给废品站,无法综合利用的部分清运****填埋场,严禁随意丢弃。 ⑵ 生活垃圾 项目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由垃圾桶收集后统一纳入当地生活垃圾清运系统。 二、运行期:1、电磁:⑴ 建设单位应设立兼职的环保人员,对雷达设备的运行管理进行监督,全面负责雷达站的环保管理工作,制定完善的环保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⑵ 雷达系统的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修。 ⑶ 项目竣工后要进行项目竣工验收监测,以验证项目运行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声环境:⑴ 设备选型时优先选用低噪声设备; ⑵ 雷达站四周厂界环境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1类标准限值限求。 3、大气:本项目在雷达站附属用房内设置备用柴油发电机1台。备用柴油发电机正常情况下不使用,紧急情况下运行会产生CO、HC、NOX、PM等污染物。由于发电机主要是在停电时供给消防水泵、排烟设施、消防电梯、应急照明等消防应急用电,年运行时间少,因此,该影响是瞬时、短暂的,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4、固废:⑴ 本项目设置不间断电源UPS,设计寿命普遍是3~5年,废旧蓄电池属于危险废物,由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厂家进行更换处理,废蓄电池更换后随即带走处置,无需暂存,站内不设危废暂存间。 ⑵ 项目使用的柴油发电机属于备用的发电电源,使用时间较短,一般每年定期更换1次,每次更换由建设单位委托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实施,更换后的废机油由其带走处置,雷达站内不进行贮存。 环评批复:1、严格落实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措施,保持相关防护设施(备)良好运行,以确保工作场所电磁辐射强度符合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要求。2、施工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规定;运行期站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类标准。3、积****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雷达站周边建设规划控制,密切关注周边建设项目发展情况,严禁在雷达天线主轴方向规定水平距离内建设高于《环境影响报告表》中所允许高度的建筑物。4、项目建设必须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项目建成后,须按规定程序实施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 一、运行期:1、大气:⑴ 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已加强对施工现场和物料运输的管理,料堆和渣土集中堆放; ⑵ 施工场地已设置围挡; ⑶ 建筑垃圾已及时进行清运;对土石方等已采用密闭式防尘布进行苫盖,并定时洒水降尘; ⑷ 施工车行道路已铺设礁渣、砾石使其硬化; ⑸ 施工场地出入口内侧已安装车辆冲洗设备,便于施工车辆冲洗; ⑹ 施工过程中,已对裸露地面进行了覆盖; ⑺ 出现重污染天气状况时,未进行建筑工地土方作业、建筑拆除作业等扬尘作业; ⑻ 气象预报风速达到四级以上或出现重污染天气状况时,未进行建筑工地土方作业、建筑拆除作业等扬尘作业,并对施工场地采取了洒水、覆盖的降尘措施。 2、废水:⑴ 生活废水 施工区已设置临时防渗旱厕处理施工人员的生活废水,施工结束后用于农肥。 ⑵ 生产废水 ① 在施工场地建设了一座泥沙过滤沉淀池,充分利用施工地形并导入沉淀池,澄清后已回用于施工和施工场地洒水降尘; ② 在回填土堆场、施工泥浆产生点设置临时沉砂池,含泥沙泥浆水经沉淀池沉淀后排至临时收集池。施工时产生的泥浆水未随意排放; ③已对汽车和施工机械及时进行了保养和维修,防止漏油,避免了含油污水流入附近水体造成污染。 3、噪声:⑴ 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安排施工方式,控制环境噪声污染 ① 已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禁止使用高噪声设备,采用了混凝土灌注桩**压桩等低噪音新工艺; ② 已按要求使用商品混凝土。 ⑵ 已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施工,并加强施工机械管理,降低了人为噪声影响。 ⑶ 采取了有效的隔声、减振措施,降低噪声级。 ⑷ 严格控制了施工车辆运输路线,车辆进入施工场地时未随意鸣笛,减少了对周围敏感点的影响。 4、固废:⑴ 建筑垃圾 建筑垃圾主要是一些废弃钢结构材料、砖块及混凝土结块等,产生量不大,建筑垃圾收集后堆放于指定地点,其中有综合利用价值的集中收集后出售给废品站,无法综合利用的部分已按要求清运****填埋场。 ⑵ 生活垃圾 项目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已由垃圾桶收集后统一纳入当地生活垃圾清运系统。 二、运行期:1、电磁:⑴ 建设单位已设立专业管理人员1名,对雷达设备的 运行管理进行监督,全面负责雷达站的环保管理工作,已制定完善的环保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⑵ 建设单位已设立专人负责对雷达系统的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修。 ⑶ 项目验收阶段已开展实地测量,测量结果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的相关要求。 2、声环境:⑴ 设备选型时在同类设备中已选用低噪声设备; ⑵ 经本次验收监测,雷达站四周厂界环境噪声测量值满足《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1类标准限值限求。 3、大气:经现场调查,项目使用的柴油发电机属于备用的发电电源,使用时间较短,对大气产生的影响是瞬时、短暂的,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4、⑴ 建设单位已与有资质的厂家签订协议,更换处置不间断电源产生的废旧蓄电池; ⑵ 本项目产生的废机油量很少,建设单位已与有资质单位签订处置协议,不在站内贮存。 环评批复:1、本项目已严格落实环评及批复文件中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措施,各项措施运行良好;雷达站建成后已对其周围电磁环境进行验收监测,项目环境敏感目标处电场强度和功率密度测量结果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相关标准限值要求。2、本项目施工场地远离居民区,施工噪声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规定; 雷达站建成后已对其周围电磁环境进行验收监测,雷达站四周厂界环境噪声监测结果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区标准限值要求。3、根据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中心半径236m 范围内,应控制周围建筑顶部的海拔低于1411.17m;****中心半径236~764m 范围内,应控制周围建筑顶部的海拔低于1404.95m;****中心半径764~1000m 范围内,应控制周围建筑顶部的海拔低于1420.62m。经现场调查,距离天气雷达天线1000m范围内,无超过限制海拔高度的建筑物。4、项目建设已落实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项目建成后,已按规定程序实施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
无变动 | |
|
其他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电磁环境敏感目标4处 | 电磁环境敏感目标3处 |
有1处环境敏感目标房屋已拆除,环境敏感目标数量由4处减少至3处,减少了1处,向环境有利方向变动,因此判定本项目无重大变动,可纳入本次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 |
|
3、污染物排放量
污染物 现有工程(已建成的) 本工程(本期建设的) 总体工程 总体工程(现有工程+本工程) 排放方式 实际排放量 实际排放量 许可排放量 “以新带老”削减量 区域平衡替代本工程削减量 实际排放总量 排放增减量 废水 水量 (万吨/年) COD(吨/年) 氨氮(吨/年) 总磷(吨/年) 总氮(吨/年) 废气 气量 (万立方米/年) 二氧化硫(吨/年) 氮氧化物(吨/年) 颗粒物(吨/年) 挥发性有机物(吨/年)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4、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
表1 水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表2 大气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表3 噪声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1 | 无 | **天气雷达站四周厂界环境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1类标准限值;**天气雷达站周围环境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限值 | 设备选型时在同类设备中已选用低噪声设备 | **天气雷达站四周厂界环境噪声昼间测量值范围为(37~44)dB(A),夜间测量值范围为(34~36)dB(A),监测结果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1类标准限值(昼间55 dB(A)、45 dB(A))要求;**天气雷达站周围赵登家羊圈的环境噪声昼间测量值为(37~40)dB(A),夜间测量值范围为(33~34)dB(A),检测结果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限值(昼间55 dB(A)、45 dB(A))要求。 | |
表4 地下水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表5 固废治理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表6 生态保护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表7 风险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5、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落实情况
依托工程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环保搬迁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区域削减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生态恢复、补偿或管理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一、施工期:⑴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严格控制施工作业区,不得随意扩大范围,确保减少对附近植被和道路的破坏; ⑵ 物料、弃土渣应就近选择平坦地段集中堆放,并设土工布围栏、截排水沟等; ⑶ 对临时占地开挖土方实行分层堆放,全部表土都应分开堆放并标注清楚,至少地表0.3m厚的土层应被视作表土。填埋时,也应分层回填,尽可能保持原有地表植被的生长环境、土壤肥力,以便于今后开展环境绿化。 二、运行期:无。 | 一、施工期:⑴ 施工单位已通过培训等方式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严格控制施工作业区,未随意扩大范围,尽量减少了对附近植被和道路的破坏; ⑵ 物料、弃土渣已就近选择平坦地段集中堆放,并设置了土工布围栏、截排水沟等; ⑶ 对临时占地开挖土方已实行分层堆放,分层回填,尽可能保持了原有地表植被的生长环境、土壤肥力。 二、运行期:项目建成运行期后,施工场地已及时恢复了土地功能,现场调查时未发现施工痕迹。 |
/ |
功能置换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其他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6、工程建设对项目周边环境的影响
地表水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地下水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环境空气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土壤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海水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敏感点噪声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7、验收结论
序号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有关规定,请核实该项目是否存在下列情形:
1 | 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要求建设或落实环境保护设施,或者环境保护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 |
2 |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或者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要求 |
3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批准 |
4 | 建设过程中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未治理完成,或者造成重大生态破坏未恢复 |
5 |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 |
6 |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力不能满足主体工程需要 |
7 | 建设单位因该建设项目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处罚,被责令改正,尚未改正完成 |
8 | 验收报告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项、遗漏,或者验收结论不明确、不合理 |
9 | 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得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
| 不存在上述情况 |
验收结论 | 合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