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企业基本信息
建设单位名称: 建设单位代码类型: 建设单位机构代码: 建设单位法人: 建设单位联系人: 建设单位所在行政区划: 建设单位详细地址:
**** | |
916********782204D | 吴付洋 |
候轶 | **省**市**区 |
**省**市**区芸辉路8号 |
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项目代码: 项目类型: 建设性质: 行业类别(分类管理名录): 行业类别(国民经济代码): 工程性质: 建设地点: 中心坐标: ****机关: 环评文件类型: 环评批复时间: 环评审批文号: 本工程排污许可证编号: 排污许可批准时间: 项目实际总投资(万元): 项目实际环保投资(万元): 运营单位名称: 运营单位组织机构代码: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名称: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代码: 验收监测单位: 验收监测单位组织机构代码: 竣工时间: 调试起始时间: 调试结束时间: 验收报告公开起始时间: 验收报告公开结束时间: 验收报告公开形式: 验收报告公开载体:
****公司第一采气厂2022年**区域产建工程 | |
| |
2021版本:008-陆地天然气开采 | B0721-B0721-陆地天然气开采 |
| **省**市**区 / |
经度:109.169504 纬度: 37.073922 | ****服务局 |
| 2023-03-09 |
延行审城环发〔2023〕35号 | 无 |
| 834 |
137.9 | **** |
916********782204D | ******公司 |
****0824MA70370EXJ | ******公司 |
****0824MA70370EXJ | 2024-09-30 |
| |
2025-02-26 | 2025-03-25 |
| https://gongshi.****.com/h5public-detail?id=442127 |
2、工程变动信息
项目性质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规模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部署6口井,均为**采气井,产能0.27×108m3/a。井型均为直定井;其中3口开发上古气层,3口开发下古气层。 | 部署6口井,均为**采气井,产能0.27×108m3/a。井型均为直定井;其中3口开发上古气层,3口开发下古气层。 |
无 | |
|
生产工艺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环保设施或环保措施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废水:钻井废水井场内循环利用,不能利用的废水交由油(气)开采废弃物处理单位进行处置; 同沟敷设的管线试压水重复利用,最后收集沉淀后用于管道临时占地绿化与周边施工场地洒水抑尘; 井场设置移动环保厕所,粪便收集后用于施肥;盥洗水用于场内洒水;气田含醇采出水、不含醇采出水均依托现有和**的增压站初步分离,分离后的气田采出水在采出液罐内临时储存,定期由罐车统一拉运至依托的含醇采出水处理系统及不含醇采出水处理系统统一处理,处理达标后回注地层。废气:钻井井场柴油机采用环保型设备,使用满足标准的柴油为燃料;试气过程中的天然气通过放空管道在安全地带点燃放空。天然气采用密闭集输;放空天然气燃烧后排放; 增压站压缩机采用天然气为燃料,废气经不低于9.6m排气筒排放; 增压站及南49集气站站内尾气经尾气焚烧装置高温焚烧后经15m排气筒排放; 增压站三甘醇脱水撬废气经高于 8m 高排气筒排放; 闪蒸分液罐废气通过放空火炬间歇点燃放空;噪声:先选用低噪声设备,加强施工管理;井场采用压力控制系统控制气流噪声;场站压缩机采取低噪声设备及消声措施;固废:钻井泥浆及岩屑均采取排入废弃钻井泥浆岩屑地上移动式收集设施中,委托油(气)开采废弃物处理单位集中处置;压裂返排液交由油(气)开采废弃物处理单位进行处置;施工期钻井产生的废防渗布、废润滑油及包装桶、浮渣、污泥等危险废物临时储存于井场临时危废暂存点,临时危废暂存点采取防风、防雨及防渗措施,并及时转运;新增清管废渣、废润滑油、采出水罐底泥、废旧电池收集后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生态:**井场道路两侧种植灌木,行株距2m×3m;黄土丘陵沟壑区种植紫花苜蓿。临时占地播撒早熟禾草籽,种植紫穗槐。 | 废水:钻井废水井场内循环利用,不能利用的废水交由****公司进行处置; 同沟敷设的管线试压水重复利用,最后收集沉淀后用于管道临时占地绿化与周边施工场地洒水抑尘; 井场设置移动环保厕所,粪便收集后用于施肥;盥洗水用于场内洒水。项目含醇采出水拉依托第三天然气净化厂处理,回收甲醇后依托化子坪联合站回注地层;不含醇采出水拉运至化子坪联合站处理回注地层。采出水回注部分已另行环评,本次环评验收不涉及。废气:1)施工场地定期洒水抑尘,大风天气加大洒水量及洒水次数。2)运输土石方时加盖篷布密闭运输,施工场地的物料用苫布覆盖。3)施工区域设置围挡。4)管沟施工开挖出的表土单独堆放于施工作业带内,施工结束后用于植被恢复,开挖出的深层土堆放于作业带堆土侧用于管沟回填及土地平整。土石方临时堆放时使用苫布覆盖,施工结束后立即回填或用于土地平整。5)钻井井场柴油机均采用环保型设备,均清洁柴油为燃料。天然气采用密闭集输。项目南32增压站、南49增压站取消建设。集气站改扩建内容均已取消建设。噪声:选用低噪声设备,加强施工管理;井场采用压力控制系统控制气流噪声,站场取消建设。固废:①钻井废弃泥浆及岩屑、压裂返排液交由****公司进行处置;②施工期钻井产生的废防渗布、废润滑油及包装桶、浮渣、污泥等危险废物临时储存于井场临时危废暂存点,施工结束后运至第三净化厂危废暂存间暂存,后期交由**宏恩等****公司进行处置。根据环境监理及现场调查,项目暂未产生固废,后期产生的固废有清管废渣、废旧电池,定期交由**宏恩等****公司进行处置。生态:**井场在道路两侧布设道路防护林带,种植乔木。乔木选用3年生壮苗,春、秋季植苗。施工结束后覆土造林种草,种植披碱草、柠条等,披碱草撒播量45kg/hm2。灌木株行距为2×2m,行间种植披碱草。根据现场勘察及监理报告,后期需继续播撒种植,保持植被成活率100%。 |
无 | |
|
其他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3、污染物排放量
污染物 现有工程(已建成的) 本工程(本期建设的) 总体工程 总体工程(现有工程+本工程) 排放方式 实际排放量 实际排放量 许可排放量 “以新带老”削减量 区域平衡替代本工程削减量 实际排放总量 排放增减量 废水 水量 (万吨/年) COD(吨/年) 氨氮(吨/年) 总磷(吨/年) 总氮(吨/年) 废气 气量 (万立方米/年) 二氧化硫(吨/年) 氮氧化物(吨/年) 颗粒物(吨/年) 挥发性有机物(吨/年)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4、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
表1 水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表2 大气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1 | 密闭集输 | 无组织排放污染物非甲烷总烃满足《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39728-2020)中相关要求、无组织硫化氢浓度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表1中二级新改扩建标准;甲醇无组织排放浓度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表2周界外浓度最高点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 密闭集输 | 监测结果表明,验收监测期间:G49-16C井场厂界无组织排放污染物非甲烷总烃满足《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39728-2020)中相关要求、无组织硫化氢浓度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表1中二级新改扩建标准;甲醇无组织排放浓度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表2周界外浓度最高点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与环评相比,项目非甲烷总烃、硫化氢及甲醇浓度均未增大,因此环境空气质量未下降。 | |
表3 噪声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1 | 选用低噪声设备等措施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 12348-2008) | 选用低噪声设备等措施 | 监测结果表明,验收监测期间:G49-16C井场厂界东、南、西、北边界昼间、夜间厂界噪声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 2类标准要求。 | |
表4 地下水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1 | 源头控制措施:(1)对于储存和输送有毒有害介质的设备、管线、排液阀门应设双阀;检修、拆卸产生的废液必须集中收集,分质处理,不得任意排放。(2)定期进行管线巡线,在发生事故时及时进行处理与处置。分区防渗措施:对将钻井工业场地、泥浆收集罐区、柴油罐区等区域做重点防渗;其余做简单防渗。跟踪监测:项目利用现有地下水井即:老坬界村水井、庙沟水井、**水井、庄科水井分别布设跟踪监测点,并按相关要求进行日常监测。 | 源头控制措施:(1)项目气井、管线均设置阀门,后期检修、拆卸产生的废液必须集中收集,分质处理。 (2)发生事故时及时进行处理与处置。分区防渗措施:根据环境监理报告、人员走访、现场资料收集,项目井场均按要求进行分区防渗。跟踪监测:项目后期按相关要求进行日常监测。 | |
表5 固废治理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1 | 项目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清管废渣、清罐底泥、废润滑油及废旧蓄电池等,均属于危险废物,采用密闭容器收集后,暂存于采气一厂现有第三和第四净化厂危废暂存间,采气一厂已与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宏恩等****公司签订合同,****开发区域内,各站产生的危险废物进行收集、拉运及处置。 | 项目暂未产生危废,后期产生后集中收集,暂存第三净化厂危废暂存间,后期交由**宏恩等****公司进行处置。 | |
表6 生态保护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1 | 井场:①控制井场作业面范围,钻井、井下作业与地面工程设施建设应尽量减少临时占地和水久占地。②对井场建设必须砍伐的树木,应首先考虑异地移栽;无法异地移栽的,必须在其周围或附近地区等面积补种。③钻井作业必须采取防止污油外泄和渗漏等有效措施,污油要及时回收,废弃污油应当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④选用无毒无害钻井泥浆。钻井泥浆循环利用,钻井完毕后,以移动式收集设施对废钻井泥浆和废岩屑进行不落地收集,在井下作业完成后,由防渗漏、防溢流的运输车辆统一转移至有处理处置能力的单位进行规范化集中处置。⑤试气作业必须采取防喷、导流等有效措施。⑥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后,要及时将土回填,平整地面,覆土植树(草),栽植树种应保持与建设前植物种类一致。⑦工程各井场覆土均来源于各井场开挖及井场平整产生的临时堆存土方。评价要求建设单位承担连带的水土保持责任,做好施工期开挖土方临时堆存的水土保持措施,确保土方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 根据环境监理及现场勘察①项目严格控制井场作业面范围,尽量减少了临时占地、农田,少破坏植被。②井场在无植被安全防护距离以外扰动区域进行植被重建。③钻井作业采取防止污油外泄和渗漏等有效措施,废弃污油集中收集后交由**宏恩等****公司进行处置。④项目选用了无毒无害钻井泥浆。钻井泥浆循环利用,钻井完毕后,以移动式收集设施对废钻井泥浆和废岩屑进行不落地收集,在井下作业完成后,由防渗漏、防溢流的运输车辆统一转移至****公司进行规范化集中处置。⑤试气作业采取防喷、导流等有效措施。⑥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后,及时将土回填,平整地面,覆土植树(草),栽植树种保持与建设前植物种类一致。⑦工程各井场覆土均来源于各井场开挖及井场平整产生的临时堆存土方。 | |
2 | 管线:①对管道施工过程中无法避让必须占用的土地,应将管线堆放及管线施工作业区 集中于开挖区一侧,尽量减少临时占地;挖掘时将剥离表土集中堆放于开挖区另一侧,并应将0~40cm表层土、底层土分开堆放,回填时应分层回填,恢复原土层,保护土壤肥力,以利后期植被恢复。②对输气管道采取防腐措施,防止管道泄漏对植被、土壤造成影响。③管道施工时临时占用农田、穿越灌木林地,同时由于管道施工分段进行,会耽误一季农作物的种植。项目为减少沿线农田的破坏,优化路线,将农田占用量降至最低;对已破坏的农作物,****政府签订有补偿协议及复垦合约。④施工结束管道回填后,及时修筑挡水墙。作为永久性设施保留下来,并在施工作业带内铺撒碎石,减少水土流失。⑤集输管线建设待管道敷设填埋后,应立即恢复植被,管道埋设处可以采用浅根的草本或小半灌木植物,两侧以灌木为宜。管线施工临时占用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的,应采取措施对耕作层进行保护。a、采取“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的作业制度。开挖时将0~40cm 耕作层的熟土和底层生土分开堆放,并采用土工布覆盖,保护土壤原有理化性质;b、回填时应分层回填,恢复原土层,以保护土壤肥力;c、管沟回填后应尽快进行复耕,做到边使用,边平整,边绿化,边复耕,保证耕地的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d、回填后还应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有效降低项目工程引起的水土流失。 | 根据环境监理及现场勘察①对管道施工过程中无法避让必须占用的土地,将管线堆放及管线施工作业区集中于开挖区一侧,减少临时占地;挖掘时将剥离表土集中堆放于开挖区另一侧,并将0~40cm表层土、底层土分开堆放,回填时应分层回填,恢复原土层,保护土壤肥力,以利后期植被恢复。②对输气管道已采取防腐措施,防止管道泄漏对植被、土壤造成影响。③管道施工时临时占用农田、穿越灌木林地,同时由于管道施工分段进行。项目为减少沿线农田的破坏,优化路线,将农田占用量降至最低;对已破坏的农作物,****政府签订有补偿协议及复垦合约。④施工结束管道回填后,及时修筑挡水墙。作为永久性设施保留下来,并在施工作业带内铺撒碎石,减少水土流失。⑤集输管线建设待管道敷设填埋后,立即恢复植被,管道埋设处采用浅根的草本或小半灌木植物,两侧种植灌木。管线施工临时占用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的,采取措施对耕作层进行保护。a、项目采取“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的作业制度。开挖时将0~40cm耕作层的熟土和底层生土分开堆放,并采用土工布覆盖,保护土壤原有理化性质;b、回填时分层回填,恢复原土层,以保护土壤肥力;c、管沟回填后尽快进行复耕,做到边使用,边平整,边绿化,边复耕,保证耕地的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d、回填后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有效降低项目工程引起的水土流失。 | |
3 | 道路:①严格控制施工车辆、机械及施工人员活动范围,尽可能减少原有植被和土壤的破坏。道路干线施工作业带两侧宽度控制在15m范围内,油区道路施工作业面宽度控 制在10m范围内;②施工便道、道路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后,属草地和荒地的撒播草种或种植当地适生的品种,尽快复垦并于周围生态景观协调一致;③加强道路边坡防护,边坡植物宜选择种植生长快、郁闭早、根系发达、耐干旱、耐贫瘠、防护作用持久的优良灌木,形成边坡防护体系,防止暴雨冲刷。 | 根据环境监理及现场勘察①严格控制施工车辆、机械及施工人员活动范围,尽可能的减少了原有植被和土壤的破坏。道路干线施工作业带两侧宽度控制在15m范围内,油区道路施工作业面宽度控制在10m范围内;②施工便道、道路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后覆土造林种草,种植披碱草、柠条等,披碱草撒播量45kg/hm2。③加强道路边坡防护,在道路两侧布设道路防护林带,种植乔木。 | |
4 | 野生植物:①井场选址时,尽量避开植被较丰富的区域,最大限度避免破坏野生植物;②施工过程中严格规定各类工作人员的活动范围,使之限于在各工区和生活区范围内活动,最大限度减少对野生植物生存环境的破坏。③加强管理,确保各环保设施正常运营,避免各种污染物污染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并进一步影响到其上部生长的野生植被;④加强对施工人员和职工的教育,强化保护野生植物的观念。 | ①井场选址尽量避开了植被较丰富的区域,最大限度避免了破坏野生植物;②施工过程中严格规定了各类工作人员的活动范围,使之限于在各工区和生活区范围内活动,最大限度减少对野生植物生存环境的破坏。③项目施工单位加强管理,确保各环保设施正常运营,避免了各种污染物污染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并进一步影响到其上部生长的野生植被;④项目加强了对施工人员和职工的教育,强化保护野生植物的观念。 | |
5 | 生态补偿恢复:①井场植被恢复:将井场永久占地内的表层0.3m厚的表土分开堆放,建井后回填在地表植被破坏较严重的地方。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井场周围20~40m荒草地范围内2m×3m的行株距种植灌木,灌木主要为柠条、胡枝子等周围已有的植物种类。②道路植被恢复:道路两侧种植行道树,并修建排水沟及护坡工程。③管线植被恢复:管线施工实行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的制度(措施同上),敷设完成后恢复地面原有植被类型。④站场:在地表土壤较好的地段施工时,对表层土壤要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对于接转站、注水站等大型站场,门前两侧栽种龙爪槐(¢4~6cm),站两侧围墙栽种国(¢4-6cm);站内外绿化方格内种植草坪(冷季混播),在绿化带内种植宝石花造型或点缀小花树,红叶小檗(三年生冠35cm)和金叶尤(高20~35cnm) 为主;沿彩砖通道栽种小叶黄杨绿篱(冠20~35cm);站周围有边坡地带栽种小杨槐(¢1cm)和大叶苜蓿(撒种)。 | 根据环境监理及现场勘察①井场永久占地内的表层0.3m厚的表土分开堆放,建井后回填在地表植被破坏较严重的地方。②道路两侧种植行道树,并修建排水沟及护坡工程。③管线施工实行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的制度,敷设完成后恢复地面原有植被类型。 | |
表7 风险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1 | 井喷:①在井场选址时按照《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183-2015),考虑与村庄等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的位置,而且在钻井期严格执行《石油天然气钻井井控技术规范》(GB/T31033-2014)要求。②钻井或修井时,在井口安装防喷器和控制装置,防止井喷事故发生。③在钻进或循环时,如果泥浆液面快速上升,要停泵,在一条阻流管线打井的情况下立即关井,然后慢慢关闭阻流器。④起下钻时,当发现井内液体流出而钻杆在井内时,应立即接上回压阀或管内防喷器并关井。若发现流出而钻铤正位于防喷器处时,立即接上回压阀或管内防喷器,用多效万能防喷器关井;在突发井内液体大量流出的情况下,应将井内钻具下过钻铤,在钻杆处关闭全密封闸板,如果不下过钻铤,则可用万能防喷关井。⑤在准备顶部压井用加重泥浆期间,应泵入泥浆以压缩井内天然气和降低压力。⑥如果在关井期间压力要超过极限时,应该通过全密闭闸板防喷器下面的紧急压井管线和紧急阻流管线在采用最大许可阻流器压力下进行循环 | ①在项目井场选址时严格按照《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183-2015),并在钻井期严格执行《石油天然气钻井井控技术规范》(GB/T31033-2014)要求。②钻井或修井时,在井口安装防喷器和控制装置。根据现场调查、人员走访,项目未发生井喷事故。 | |
2 | 管线:①严格按照《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2004)、《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1-2015)和《油气集输设计规范》(GB50350-2005)进行选线,施工前对选线区域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查,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良工程地质地段,尽量避开城镇、企业、水利工程设施和人口密级区,充分考虑通过时其相互影响和规划发展;②管线敷设前,加强对管材和焊接质量的检查,严禁使用不合格管材。管线穿跨越处根据管线规格、穿跨越对象等采取增加管线壁厚、阴极保护等防渗漏措施,提高管线强度,防止因质量缺陷造成泄漏事故的发生;③管线尽可能沿道路布设,以便于维护和事故处理。设计敷设线路时应避开地势低洼处及洪水汇集口,管道埋设于最大冻土深度100mm以下;④当管线经过坡地、陡坎、易坍塌、易冲刷等不良地段时,为了保护管线的安全 和环境,应采取挡土墙、坡面防护、滑坡错落整治、拦石网工程等相应的环保及水土保护措施;⑤管线穿越活动断裂带时,应确定断层走向,使管线与断层保持合理交角,使埋地管线在断层错位作用下单纯受拉,增加管线抵抗断层位移和保持管身结构完整的能力;⑥建立施工质量保证体系,提高施工检验人员的水平,确保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监理,发现缺陷及时正确修补并做好记录;⑦贯彻《中华人民**国石油天然气管线保护法》,在管线敷设线路上设置永久性标志,包括历程桩、转角庄、交叉标志和警示牌等,以提醒人群避免在管线两侧5m内建设大型工程以及取土、打井和种植根深植物;⑧尽量减少与河流、公路、铁路等大型建构筑物的交叉,管道于已建管道、光缆、电缆交叉时,从其下方穿越,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⑨为减轻管线的内外腐蚀,外部可采取防腐涂层,内壁也可采用涂层或定期加注缓蚀防腐剂,还可采用电极保护;⑩根据《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1-2015)的要求,输气管道通过的地区,应按沿线居民户数和建筑物的密集程度,划分为四个地区等级,并依据地区等级作出相应的管道设计。 | ①项目严格按照《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2004)、《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1-2015)和《油气集输设计规范》(GB50350-2005)进行选线,施工前对选线区域进行了详细的地质勘查,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良工程地质地段,尽量避开了城镇、企业、水利工程设施和人口密级区,充分考虑通过时其相互影响和规划发展;②项目在管线敷设前,加强了对管材和焊接质量的检查,使用合格的管材。管线穿跨越处根据管线规格、穿跨越对象等采取了增加管线壁厚、阴极保护等防渗漏措施,提高管线强度;③管线尽可能的沿道路布设,以便于维护和事故处理。设计敷设线路时应避开地势低洼处及洪水汇集口,管道埋设于最大冻土深度100mm以下;④当管线经过坡地、陡坎、易坍塌、易冲刷等不良地段时,采取挡土墙、坡面防护、滑坡错落整治、拦石网工程等相应的环保及水土保护措施;⑤管线穿越活动断裂带时,及时确定断层走向,使管线与断层保持合理交角,使埋地管线在断层错位作用下单纯受拉,增加管线抵抗断层位移和保持管身结构完整的能力;⑥项目建立施工质量保证体系,提高施工检验人员的水平,确保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监理,发现缺陷及时正确修补并做好记录;⑦项目贯彻《中华人民**国石油天然气管线保护法》,在管线敷设线路上设置永久性标志,包括历程桩、转角庄、交叉标志和警示牌等,以提醒人群避免在管线两侧5m内建设大型工程以及取土、打井和种植根深植物;⑧项目尽量减少了与河流、公路、铁路等大型建构筑物的交叉,管道于已建管道、光缆、电缆交叉时,从其下方穿越,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⑨为减轻管线的内外腐蚀,采用电极保护;⑩根据《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1-2015)的要求进行管道设计。根据环境监理、现场调查、人员走访,项目未发生管线泄露事故。 | |
3 | 管理措施:①在管线系统投产运行前,应制定出正常、异常或紧急状态下的操作手册和维修手册,并对操作和维修人员进行培训,持证上岗,避免因严重操作失误而造成的事故;②制定应急操作规程,在规程中说过发生管线事故应采取的操作步骤,规定抢修进度,限制事故的影响,另外还应说明与管线操作人员有关的安全问题;③通过定期进行安全活动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及时识别事故发生前的异常状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④加强教育,进一步宣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国石油天然气管线保护法》, 减少、避免发生第三方破坏的事故;⑤制定事故应预案,配备适当的管线抢修、灭火及人员抢救设备。 | ①项目在管线系统投产运行前,制定了出正常、异常或紧急状态下的操作手册和维修手册,并对操作和维修人员进行培训,持证上岗,避免因严重操作失误而造成的事故;②项目均制定了应急操作规程,在规程中说过发生管线事故应采取的操作步骤,规定抢修进度,限制事故的影响,另外还说明了与管线操作人员有关的安全问题;③企业定期进行安全活动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及时识别事故发生前的异常状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④奇特日常加强教育,进一步宣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国石油天然气管线保护法》,减少、避免发生第三方破坏的事故;⑤企业已制定事故应预案,并按要求配备了适当的管线抢修、灭火及人员抢救设备。 | |
4 | 应急预案:建设单位应参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结合本次产建工程内容和周围敏感点分布情况,补充完善更新现有的应急预案,将本项目纳入现有应急预案管理体系。 | 建设单位最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为2022年修编,并于2022年10月在**市****办公室完成备案。后期修编时将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纳入应急预案管理体系。 | |
5、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落实情况
依托工程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天然气集输:**G49-16C井组天然气集输依托气田内现有南25集气站及集气支线;**陕99-46-93井组天然气集输依托气田内现有南27集气站及集气支线。采出水处理:南32增压站及**气井原料气分离的含醇采出水依托第三天然气净化厂处理,回收甲醇后依托化子坪联合站回注;不含醇采出水依托化子坪联合站处理回注;南49增压站含醇、不含醇采出水送第四天然气净化厂处理后回注。天然气净化:**气井天然气进入第三天然气净化厂处理。 | 天然气集输:**G49-16C井组天然气集输依托气田内现有南25集气站及集气支线;**陕99-46-93井组天然气集输依托气田内现有南27集气站及集气支线。采出水处理:南32增压站及**气井原料气分离的含醇采出水依托第三天然气净化厂处理,回收甲醇后依托化子坪联合站回注;不含醇采出水依托化子坪联合站处理回注;南49增压站含醇、不含醇采出水送第四天然气净化厂处理后回注。天然气净化:**气井天然气进入第三天然气净化厂处理。 |
/ |
环保搬迁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区域削减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生态恢复、补偿或管理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功能置换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其他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6、工程建设对项目周边环境的影响
地表水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地下水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环境空气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土壤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海水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敏感点噪声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7、验收结论
序号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有关规定,请核实该项目是否存在下列情形:
1 | 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要求建设或落实环境保护设施,或者环境保护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 |
2 |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或者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要求 |
3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批准 |
4 | 建设过程中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未治理完成,或者造成重大生态破坏未恢复 |
5 |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 |
6 |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力不能满足主体工程需要 |
7 | 建设单位因该建设项目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处罚,被责令改正,尚未改正完成 |
8 | 验收报告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项、遗漏,或者验收结论不明确、不合理 |
9 | 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得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
| 不存在上述情况 |
验收结论 | 合格 |